中国男足改革关键节点,正视差距找准病根推动振兴

  • 时间:2024-07-10 18:49:34|
  • 来源:JRS直播网

介绍

中国男足已经到了改革的关键时刻,竞技足球要靠实力,输球并不可怕,关键是要正视差距,找准根源。为理性探讨中国男足乱象国内足球联赛外援制度,推动改革振兴,人民日报推出《振兴中国男足》第三期评论。

人民网对《振兴中国男足》的三点评论(上):

联盟才是基础,别费心了!

郑岩

国内足球联赛外援制度_足球联赛外援规则_外援联赛足球制度国内还是国外

中国国家足球队再次无缘世界杯。新华社

北京时间3月30日,中国男足以1胜3平6负的战绩结束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全部比赛,再次跌出世界杯决赛圈。

竞技足球要靠实力,输球并不可怕,关键是要正视差距,找到根源。2015年,《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》(以下简称足改方案)出台。时隔这么多年,我们现在需要问的是:足球管理体制理顺的短期目标能否实现?因投资方变动导致俱乐部频繁迁徙、缺乏稳定支撑的现象是否得到有效遏制?青少年联赛体系是否建立健全?中国男足浪费了太多宝贵的时间,当务之急是让联赛重回正轨,落实总体方案。

如果说国家队是金字塔的顶端,那么中国男足职业联赛就是金字塔的底部。联赛的发展直接关系到男足国家队的水平。即便中超联赛曾被称为“世界第六联赛”,中国俱乐部也曾在亚冠赛场上取得佳绩,但“职业联赛不职业”的批评声却从未停歇。作为中国体育迈向市场化、职业化的首个项目,足球联赛在短暂火爆的背后,始终存在着“金元足球”和“企业联赛”的隐忧。各类资本蜂拥而至,大手笔投入引进外援,盲目烧钱涨收入,却并未转化为球员的系统化培养和能力的持续提升。

一段时间以来,从罢赛欠薪到球队解散退出,职业联赛乱象频发,足球俱乐部遭遇生存危机,成为阻碍中国男足前进的重要因素。俱乐部输了,比赛和训练的功能就失效了,男足就失去了人才的摇篮和发展的土壤。疫情之下,俱乐部入不敷出,靠企业输血的联赛模式更是捉襟见肘。外援留不住,年轻球员还不成熟,如何支撑起中国男足?

中国男子职业足球联赛正在经历低谷,这当然直接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,也暴露出投入、运营等长期存在的问题。中国男足当下的发展,必须回归联赛本源,不再闹腾,把联赛根基打好。

要明确联赛稳定长效机制。2020年12月14日,中国足球职业联赛专项治理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。此次会议上,俱乐部总支出压缩、球员进一步限薪、俱乐部非企业化等政策相继出台。期待中国足球联赛进入稳定期,各项机制真正发挥应有作用。

联赛是基础,我们要真正理顺机制,让中国职业俱乐部发挥造血功能。中国职业俱乐部大多需要依赖母公司“输血”,缺乏足够的“造血”能力。这其实是足球文化和足球市场长期发展的问题。欧洲俱乐部靠电视转播权、门票、衍生产品销售等赚钱,在中国只是杯水车薪。相反,俱乐部在税收、安保、场地、梯队训练等方面的投入比国外还要多。这是中国足球市场需要改变和提高的地方。

提高足球水平不能急于求成,这不仅适用于联赛梯度的形成、后备力量的培养,也适用于联赛的组织管理和政策的出台与执行。要谨慎用好政策接力棒,必须尊重足球规律,拿出耐心和智慧,避免不切实际的“一口气吃掉一个胖子”和“没事就挖、没事就修”的频繁变动。未来联赛与国家队比赛如何协调,如何以联赛带动体育产业,如何形成完整的盈利渠道,解决相关问题,仍需做好顶层设计,清理完善相关政策,不断理顺管理机制。

近日,中国足协出台分批解决欠薪问题的方案,希望俱乐部和球员能够共克时艰。欠薪只是现象,疫情只是导火索。多年来形成的欠薪背后问题能否解决,将决定中国足球联赛能否稳步前行,中国男足能否重拾活力。相关部门和俱乐部是时候行动起来了。

人民网第三期《振兴中国男足》评论下篇:

青训是基础,不容动摇!

罗玉峰

合肥“合乐杯”青少年足球邀请赛,球员开球。新华社记者谢晨摄

改变中国男足的面貌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,如果放眼长远,青训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。

判断一个国家足球好不好,不是看它拿过多少冠军,而是看这个国家有多少人参与足球运动。这是国际足球界的共识,也是国际足联“足球大家庭”理念的体现。从亚足联近年来大力开展“亚洲展望计划”可以看出,国际足球的领导人认为,提高一个国家的足球水平,关键在于培育足球的群众基础。继日韩足球崛起之后,越南足球一跃成为一匹黑马,堪比中国男足。越南的经验主要在于重视青训,引进世界级教练团队和青训队,政府支持、社会支持,竞技水平与专业能力同步提升,积蓄实力,成为亚洲足球的一支新兴力量。

相较于越南,我们在联赛体制改革之后,忽视了青训的发展,无论是资金投入、重视程度、体制机制等国内足球联赛外援制度,都有所弱化,让青训成为短板。

可以说,自中国足球改革方案发布以来,我国青训和校园足球发展总体趋势向好,2020年建成2万所足球专业学校的目标已经超额完成,踢足球的孩子数量稳步提升。加之地方足协、足球学校、俱乐部梯队、专业学校的运营模式、培养方式、投入等各有不同,中国式足球青训体系正在探索中逐步建立,并取得阶段性成效。但这种体教融合的方式也存在问题,比如在当前教育优先的理念下,很多家长送孩子加入专业梯队的意愿减弱,表现为小学踢足球的孩子还不少,但初中、高中却出现断崖式下滑。 此外,由于对赛制、竞赛体系设置的观点和理念不同,导致教育体系与体育体系只能由两个体系分开办学,双方优质资源难以整合,体教融合仍难以实现。

如何走出体教融合之路,让家长更愿意送孩子上体校,如何理顺机制,让足球青少年的前途越来越宽广国内足球联赛外援制度,各有关部门都要认真研究、共同努力。青训教练员和教练讲师的匮乏,也是青训做不大做强的原因之一。据媒体报道,目前中国足协注册教练员数量为6万人,教练员特别是高水平青训教练员供不应求。针对青训教练员和教练讲师匮乏等问题,应出台政策鼓励讲师队伍建设,采取措施大力培养足球教练员。

青训是一个投入大、时间长、见效慢的领域,各级政府应积极发挥“有效政府”作用,采取措施加大青训投入。同时,如何保障青训学校和机构的利益、提供补偿机制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。现在很多职业俱乐部选择花钱从外地挖好苗子,但由于缺乏相关的限制性政策,被挖走的地方足协或青训机构没有办法阻止类似的球员流动,利益和积极性受挫。针对这些问题,需要从顶层设计,拿出既能保证足球市场有效流动,又能保障基层青训机构利益的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。

青少年足球训练是一项需要代代传承的战略性、基础性任务,是促进青少年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和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载体。

足球改革要让青少年看到足球的希望和前景,体教融合也要对运动员的文化教育有制度化、实质性的政策措施,保持十几年的战略定力。科学、有效、持久的青训政策和配套措施,将成为青少年冲上绿茵场的号角。

人民网第三期评论《振兴中国男足》:

改革必须深入,不能止步!

刘尧

中国男足已经到了改革的临界点。显然,男足改革会有阵痛,但如果不改革,就会陷入每四年一次阵痛的漫长循环。对于再次步入低谷的中国男足来说,唯一能重振雄风的方法就是坚持改革。

中国男足改革必须坚持科学思维,不能压制一个问题而产生另一个问题。七年来,足球改革在普及校园足球、发展社会足球、建设足球场地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,为夯实足球发展的人口和基础设施基础、促进足球与全民健身相结合做出了贡献。但在足球管理体制、联赛组织与竞赛水平、国家队建设等一些关键环节,并没有明显改善,中国男足各方面落后的状况令人担忧。中国男足改革发展需要科学稳定的思维设计,需要通过建立数据化的绩效精准管理、流程精细化管理、制度规范化管理,实现中国男足职业化。

中国男足改革要立足长远,避免急功近利,将“上半场”划分为未来目标。在足改方案中,对男足改革的短期、中期和长期目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。从足改进展来看,距离达到目标要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对于处于低谷的男足,未来发展要分清轻重缓急,以足改目标为依据划分上半场和下半场。短期来看,受淘金泡沫破灭和疫情影响的联赛急需重启和重新激活,临近主场的亚洲杯让国家队教练员和球员的调整迫在眉睫,民众对足球发展的信心也需要恢复。中期来看,建立青训体系、打通球员留学通道等都要坚持。 从长远看,培育足球文化氛围、建设足球强国才是根本,这些任务和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,需要几代人的努力。对于足球改革者来说,不仅要解决当前的问题,更要为足球发展打下良好的人口基础和管理基础。在足球事业中,不能太过计较个人的得失,而要牢固树立上一代栽树、下一代乘凉的信念。

足球改革需理顺市场与政府关系。推动和完善中国足球“有效市场、有效政府”至关重要。自足球改革方案公布以来,各级政府部门对足球的支持力度逐步加大,但距离“有效政府”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。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对足球改革方案的认识不够,不能对足球改革给予足够的支持。地方足协“脱钩”不理想,有的地方形式上“脱钩”,但财政、人事、管理等体制机制尚未理顺,发展受到制约。足球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,不仅仅是各级体育、足球管理部门的事,还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。

《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(2016-2050年)》2021年进入中期目标阶段,到2030年实现“职业联赛组织和竞赛水平达到亚洲一流、中国男足跻身亚洲强队行列、女足重返世界一流队伍行列、体育强国形象进一步提升”的目标任重道远。足球改革已进入啃“硬骨头”的“深水区”,更需要在制度实施中打破利益壁垒、实现顺畅配合。

只要我们坚持原则,将改革进行到底,中国男足的未来就一定能够光明。